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是储能原理不同、各有特点的两类代表性储能器件。锂电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高(~15 kW kg-1)但能量密度过低(<20 Wh kg-1)。超越上述两类储能器件的储能极限,发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
12月2日,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签发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认证符合《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33250-2016)国家标准,认证范围覆盖上海硅酸盐所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生物纳米材料、生物材料表面与界面、生物复合材料…
中国储能网讯:9月2日,浙能集团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杭州签订了《共同投资设立浙江浙能中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协议》,标志着浙能集团将与上硅所联合组建首家储能电池初创公司,开展以产品定型、工艺技术为主的中试研发。浙能集团所属浙能技术研究院、浙能创投和上硅…
锂金属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和金属电极中最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在锂氧气、锂硫、固态锂金属电池等高比能储能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在锂金属面临的一些主要挑战中,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生成以及无枝晶的锂沉积在其中占据了主要地位。SEI膜的组分是决定锂金…
金属锂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与极低的氧化还原电位,有望成为下一代负极材料。当其与转换反应型硫基和氟基正极匹配时,有望得到能量密度高达500- 900 Wh kg-1的锂金属电池(LMBs)。然而,负极端锂枝晶的生长蔓延容易导致锂金属电池循环稳定性变差,且具有电池短路的安全风险;挤…
中国储能网讯: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温兆银研究员团队通过离子导电型引发剂实现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原位制备,该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具有优异的耐火性能,基于该电解质组装的固态锂电池在同时承受剪切与火烧条件(火焰温度528℃)下仍能为发光二极管阵列供电,使锂电…
中国储能网讯: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史迅、陈立东、曾华荣、副研究员仇鹏飞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荣贵合作,基于对经典热输运方程的校正,清晰阐述了相变过程中吸放热对热流传输的影响,发现相变除了可以影响材料的热容外,还会显著地导致材…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军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云辉团队通过合作研究,设计有机共轭分子的三维折扇排列与过渡金属离子配位构建纳米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苝四甲酸锌(Zn-PTCA),首次突破共轭碳环储钠的电化学活化,极大地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储钠容量,…
中国储能网讯: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对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发展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安全的新型二次电池愈发迫切。在诸多新型电池体系中,镁电池由于负极体积比容量高(3833mAh/cm3)、资源丰富、在沉积/剥离中不易形成枝晶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镁…
中国储能网讯: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朱英杰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胡先罗团队合作,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基耐高温锂离子电池隔膜。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并申请一项发明专利。据介绍,该电池隔膜具有诸多优点,例如柔韧性高、力学强度好、…
中国储能网讯: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产品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电池隔膜是保障电池安全并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起着阻止正负电极接触、防止电池短路以及传输离子的作用;隔膜的热稳定性决定着电池工作的耐受温度区间和电池的安全性。…
中国储能网讯: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产品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电池隔膜是保障电池安全并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起着阻止正负电极接触、防止电池短路以及传输离子的作用;隔膜的热稳定性决定着电池工作的耐受温度区间和电池的安全性。…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李驰麟带领的团队在氟基储能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首次提出立方钙钛矿相可用于高倍率储钠电极,在不显著改变配体链接方式的情况下,仅通过操纵通道填充即可实现已知结构原型的开框架化,获得了具有优异电化学性…
中国储能网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成果转移签约仪式8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举行。上海硅酸盐所绿色光电转换技术研发项目部主任刘岩与深圳市光和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签署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转让协议,共同推进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规模化生…
中国储能网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能源消费国,深受资源短缺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的困扰,迫切需要新的能源技术来缓解化石燃料过度消耗及其造成的环境破坏、气候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以汽车、钢铁、石化等支柱型产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同时排放大量的工业…